HUD技术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类型:
C-HUD通过在仪表盘上方安装透明树脂板进行投影,但因其成像区域有限且存在安全隐患,已逐渐被市场淘汰。W-HUD则将信息直接投影到挡风玻璃上,成像区域更大,投影距离更远,成为了当前市场的主流选择。
AR-HUD作为C-HUD和W-HUD的进阶版,通过增强现实技术,将虚拟信息与现实场景完美融合叠加,为驾驶员提供更加直观、丰富的驾驶体验。
这一技术的核心部件包括图像生成单元(PGU)、光学零件以及上盖等。PGU负责生成高质量的图像,光学零件则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反射和折射过程,将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上,形成虚像。
在成像原理上,AR-HUD采用了三次光反射技术。图像首先从PGU投射到折叠镜上进行第一次反射,再经过可旋转镜的放大处理,最后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进行第三次反射,最终进入驾驶员的视线中。
自2020年奔驰S级车型率先搭载AR-HUD技术以来,随后,红旗E-HS9、奥迪Q4 e-tron、飞凡R7、问界M9等车型开始关注并应用这一前沿技术,推动了AR-HUD市场的爆发式增长。
成像质量与显示效果的极致追求
随着微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,AR-HUD的分辨率和亮度将持续提升。高分辨率能够确保虚拟图像更加清晰细腻,而高亮度则能在强光环境下保证图像的可视性。目前,LCoS(硅基液晶显示)和DLP(数字光处理技术)等先进显示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AR-HUD领域。
为了提供更加逼真的显示效果,AR-HUD技术将不断优化色域覆盖和色彩还原能力。通过采用更先进的色彩管理系统和光源技术,AR-HUD能够呈现更加丰富、准确的色彩,使虚拟图像与真实场景更加融为一体。
信息展示内容的丰富与个性化
未来的AR-HUD将能够根据不同信息的优先级和紧急程度,实现多层级的信息显示。例如,导航指引、ADAS(高级驾驶辅助系统)预警等关键信息将被显示在更近的距离和更高的亮度上,以便驾驶员能够快速识别并作出反应。
随着智能座舱概念的普及,AR-HUD将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定制服务。通过与车载系统的深度融合,AR-HUD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偏好和习惯,自动调整信息显示的内容、布局和样式,实现更加贴心、便捷的用户体验。
光路设计与体积优化的创新突破
为了解决传统AR-HUD体积过大、光路复杂的问题,光波导技术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。光波导技术通过微纳结构将光线进行耦合和传输,无需经过多次反射即可实现图像的投射,从而大幅减小AR-HUD的体积和重量。
除了光波导技术外,自由曲面镜和挡风玻璃的优化也是提升AR-HUD性能的关键。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材料,自由曲面镜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光线控制和畸变校正;而挡风玻璃的优化则能够减少重影和眩光问题,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可视性。
与高阶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度融合
未来的AR-HUD将与ADAS实现更加深度的融合。通过共享传感器数据和算法模型,AR-HUD能够实时显示ADAS系统的预警信息和决策结果,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全面、准确的驾驶辅助。
在自动驾驶场景下,AR-HUD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例如,在L3级自动驾驶中,AR-HUD可以显示自动驾驶系统的状态信息、接管提示等;在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中,AR-HUD还可以为乘客提供娱乐信息、目的地指引等丰富内容。
智能化交互体验的全面提升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,AR-HUD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。通过语音识别、手势识别等技术,驾驶员可以轻松地与AR-HUD进行交互操作;同时,AR-HUD还能够根据驾驶员的反馈和行为习惯,自动调整信息显示的内容和方式。
未来的AR-HUD还将具备情境感知能力,能够根据驾驶环境、时间、天气等因素自动调整信息显示的内容和布局,为驾驶员提供更加贴心的驾驶辅助。
成本降低与市场普及的加速推进
随着国内厂商在AR-HUD领域的不断投入和研发,国产化替代将成为未来的重要趋势。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材料,国内厂商能够大幅降低AR-HUD的生产成本;同时,加强与整车厂的合作与配套,将推动AR-HUD在更广泛的车型上得到应用。
未来,AR-HUD有望成为中高端车型的标配配置,并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普及,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。
2025年2月21日至22日,我们将在北京举办2025年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技术、零部件及服务展览会,对于HUD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突破、产品应用和商业合作,我们欢迎大家开年来北京展会现场,看产品、聊技术、谈合作!我们还收集了多家知名车企在HUD方向上的精准需求,欢迎来对接!
3万汽车人投出最想拆解的四款车型,火速报名你最想看哪一个被拆? 单选
已投票